membrane-2346223_1920.jpg
Pic is from Pixabay.

之前聽到很多的博弈理論,大家都會強調趨利方向進行。

但是現實的狀況下,不是選擇對於大家有利的。

常常會變成是考量對手的動作之後的選擇。


結果變成損人不利己的壞平衡


變成所謂的Nash 納許均衡(奈許均衡)

我們從Wiki 上面可以看到一個很有名的解釋和例子。
 

奈許均衡點

其經典的例子就是囚徒困境。囚徒困境是一個非零和博弈。大意是:一個案子的兩個嫌疑犯被分開審訊,警官分別告訴兩個囚犯,如果你招供,而對方不招供,則你將被立即釋放,而對方將被判刑10年;如果兩人均招供,將均被判刑2年。如果兩人均不招供,將最有利,只被判刑半年。於是兩人同時陷入招供還是不招供的兩難處境。但兩人無法溝通,於是從各自的利益角度出發,都依據各自的理性而選擇了招供,這種情況就稱為奈許均衡點。這時個體的理性利益選擇是與整體的理性利益選擇不一致的。

囚犯的博弈矩陣 囚犯乙
招供 不招供
囚犯甲 招供 各判刑2年 甲立即釋放,乙判刑10年
不招供 甲判刑10年,乙立即釋放 各判刑半年

基於經濟學中「理性經濟人」的前提假設,兩個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是坦白招供,原本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從而均被判刑半年就不會出現。事實上,這樣兩人都選擇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兩年的結局被稱作是「納許均衡」(也叫非合作均衡),換言之,在此情況下,無一參與者可以「獨自行動」(即單方面改變決定)而增加收穫。

 

這邊再舉一個實際商業上面的例子。

有一個新的市場AI商品,因為需要開拓市場之後才可以增加利潤。
市場上面A和B的公司兩個討論,兩家公司一起個別投入1000萬,讓市場可以打開,
讓A和B兩家可以都賺錢。
但是如果只有一家投入則效果則不好。如果兩家都不投入的話就都不賺不賠。

 

以這樣的狀況來看,大家應該是會朝著雙贏的方向進行。
雙贏的策略就是大家都投入1000萬,不但把錢賺回來,還把市場也打開。
這樣就會是雙贏的結果。

但是實際的狀況並不是這樣。
A廠商想說如果我先投入的話,那萬一B廠商不投入,這樣我不就虧損500萬。
B廠商就在想說,我等A廠商投入我再動。
最後是大家都沒有投入 。
這樣的市場沒有打開,大家變成不賺不賠的結果。(
Nash 納許均衡(奈許均衡))

 

 

2019-03-07_133007.jpg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駕雲(P大師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