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曉玟  出處:天下雜誌 397期 2008/05

【台 商故事】

六年前瀕死掙扎的宏碁,為何今日可穩居全球筆記型電腦第二大、PC第三大?當年曾一度失志想退休的王振堂,用什麼策略讓宏碁橫掃 全球、愈戰愈強?


六年前,義大利。

米蘭的春天正恣意。悶坐在會議室的王振堂、蔣蘭奇 (Gianfranco Lanci)心底卻一片冰涼。「不用再討論了!沒有一個突破,我們就死了!」時任宏碁歐洲部主管的蔣蘭奇憤怒地大喊。

接 下被宏碁視為「賠錢貨」的品牌事業才第二年,出掌宏碁總經理的王振堂馬上面臨生死存亡大關。當時,分家後負責代工的緯創接到戴爾大單,把又小又雜的「奧 客」宏碁訂單撂在一旁。

面板大缺貨,剛剛發展BenQ品牌、成為宏碁競爭者的明基,連一台液晶螢幕顯示器都無法提供給宏碁。宏碁出不了 貨,士氣萎靡。王振堂的太太屢屢接到親友關切的詢問,「你們宏碁會不會倒?」

連王振堂自己都跑去跟當時的董事長施振榮說,「我跟你一起退 休好不好?我一直做不起來呀!沒有臉待在這個位置。」

六年後,台北汐止。

不一樣的春天。宏碁總部二樓的世界地圖上,貼上 宏碁「第一」標誌的國家,愈來愈多:歐洲、台灣、泰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、俄羅斯……。很難想像,當時瀕死掙扎的宏碁,現在已穩居全球筆記型電腦第二大、 PC第三大。

去年宏碁營收勁升三一.七%、高達四六二○.七億,也讓宏碁首度擠下台電,躍升為台灣服務業第一大。

「成長 就這麼好,沒有辦法,」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接受《天下雜誌》專訪時,一談到宏碁的成長,笑聲隆隆。

猛催油門的賽車手

王 振堂有理由自信。像是猛催油門的賽車手,宏碁已連續四年,成長率在前五大PC品牌中居冠。美國《BusinessWeek》就撰文稱讚宏碁為「快車 手」(A Racer called Acer)。宏碁的成長步伐不停。今年,IDC第一季銷售報告出爐,宏碁更以三一%的單季年增率,遙遙領先全球一線PC品牌。當頭號勁敵惠普銷售僅成長一 七.四%,成長腳步放緩時,宏碁還喜孜孜上調今年出貨目標到三千萬台。

宏碁到底憑什麼?

王振堂沒有師父 施振榮對品牌的浪漫情懷、師兄李焜耀衝品牌的豪氣大膽,卻有著生意人的精打細算與務實穩健。

「不賺錢的品牌沒有價值!什麼做品牌虧錢都應 該的?就是這些思想使人無法進步!」王振堂振振有辭。

就是這本「賺錢至上」的品牌經、不信「施振榮教」的慓悍,讓王振堂甩開宏碁人既有的 情感羈絆,策略得以專注。「選定通路,選定notebook,」王振堂說得簡單。

專注通路,是宏碁愈戰愈強的競爭優勢。

當 直銷模式蔚為全球PC市場主流時,經銷商人心惶惶,宏碁趁機拉攏利潤愈來愈低、品牌愈來愈少的經銷商。宏碁嚴格控管營業費用,硬生生將淨利率目標設定為戴爾的一半(宏碁二%、戴爾四.八%),將利潤分給經銷商。 加上產品價格下殺到比競爭對手低五到一○%,吸引經銷商賣力推銷「Acer」。

「這是成本領導(cost leadership)策略,」美林證券資深副總裁曾省吾評論,宏碁選擇「寧願賣一百台、每台賺十塊,也不願賣十台、每台賺一百塊」的路線。而前者,帶來 了宏碁夢寐以求的經濟規模與市場佔有率。

通路為主的商業模式,讓宏碁打遍全球市場。從先進歐洲小國,到新興國家印度、巴西,宏碁的經銷模 式一再兌現成功。

「在新經銷模式下,儘管營收飆升,我也不會增加成本,」王振堂驕傲地指出,宏碁賣筆記型電腦,多賣一台只要下單多key 一個數字,宏碁固定成本的人員不會增加。抽較高佣金的經銷商卻會自動絞盡腦 汁賣出宏碁電腦。因此,即使宏碁沒有特別砸下行銷預算打新興市場,用這商業模式去錢滾錢,就滾出去年第四季宏碁筆記型電腦在俄羅斯第一、巴 西第二、印度第三的好成績。

專注在筆記型電腦上,更使得宏碁搭上全球筆記型電腦的成長快車。

「三年前,筆記型電腦出貨量 還只有桌上型電腦三分之一。預估今年底,筆記型電腦就會超越桌上型電腦,」一向看好宏碁的高盛證券董事總經理金文衡分析,宏碁,正在勢頭上。
風水 輪流轉。戴爾回頭走通路、筆記型電腦取代桌上型電腦,兩大PC產業趨勢,最大受惠者都是宏碁。

「沒想到賣場裡,不僅關鍵零組件廠商補助、 賣場自己也補助,就是讓Acer比Dell便宜一百塊美元以上,」王振堂坦白說,自己也沒想過,居然這麼多力量推動宏碁成長。「就是形勢比人強。上天保佑 啦!」王振堂半開玩笑地說。

全球化 更上一層樓

近一年內兩樁大併購,又讓宏碁的全球舞台更加寬廣。

去 年八月,宏碁以七.一億美元一舉併購美國第四大PC廠捷威(Gateway)、歐洲第三大PC廠佰德(Packard Bell),宏碁開始走向多品牌。

當 惠普七年前併購康柏(Compaq)時,昇陽執行長麥可里(Scott McNealy)曾譏笑這筆交易是「兩輛垃圾車撞在一起」。

去年 宏碁併捷威時,美國分析師卻異口同聲認為,這是一樁少數門當戶對的婚姻。「產品、市場完全互補,」美國市調顧問機構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主席凱(Roger Kay)很樂觀。

相較許多東方企業併購西方企業的失敗,王振堂分 析,「宏碁這次併購是增加經濟規模。這和缺乏核心能力的公司,以併購方式補齊欠缺的技術、產品,大不相同。」

併購捷威,直接的效益,是讓 宏碁在美國實力大增。美國市場向來是宏碁的心頭恨。以往,宏碁往往要求美國,「不要成長太多。」因為宏碁美國的品牌知名度低、獲利能力低,總是將宏碁的平 均淨利率從將近三%拉低、下探二%底線。

併購捷威後,宏碁 不僅全球市佔率升為九.九%、一腳踢開全球市佔率六.九%的聯想;更重要的是,藉著捷威品牌知名度的拉抬,宏碁美國今年的稅後淨利率將突破 一%,讓宏碁穩穩守住二%淨利率的底線。

對宏碁來說,這次策略性的併購,更讓宏碁晉升為夠格的全球化企業。

併購前,大家 總說宏碁是「歐洲公司」。由於宏碁七○%以上利潤來自歐洲,一線品牌大廠紛紛重兵集結歐洲、圍剿宏碁。

併購後,宏碁全球營收、利潤的分布 更加均衡。今年,歐洲、美洲、亞太分別佔宏碁全球營收五○%、三○%、二○%。明年,美國將佔宏碁全球利潤二○%以上。「你打東,我在西反擊你,你打第一 區,我就在第二區下手,」王振堂說,全球化市場的意義,在於產生「對戰的平衡」。以後,宏碁的攻擊、防禦不再限於歐洲單一地區,風險更加分散。

這 樁併購,也給宏碁帶來管理多品牌的新挑戰。

多品牌管理的挑戰

為了避免品牌衝突,宏碁聘請麥肯錫做顧問, 與宏碁決策小組來回討論半年多後,建立一套「多品牌管理系統」。這是破天荒頭一遭,PC產業有了多品牌。

未來,Acer擔綱以新技術、效能為主的市場,捷威及佰德,主打時尚潮流路 線,eMachines則延續既有的低價入門級市場。佰德只在歐洲銷售,捷威將從美洲擴及亞太

「這裡有蔥啊,這裡有豆腐 啊,好,那我們就煮這樣一道菜,把價值重新排列組合,」王振堂說,決策的思考重點,在於讓既有品牌發揮原有價值。

而今年三月,宏碁砸九十 億台幣併購倚天,更讓宏碁一腳跨進了智慧型手機市場。

「智慧型手機是個兩千億美元的市場,」王振堂語出驚人。他大膽預估智慧型手機市場五 年內就會達到今日PC 全球產業兩千億美元的規模。

「併購倚天,讓我們從原本在兩千億美元市場打滾,變成在四千億美元的市場打滾,」王振 堂愈說愈大聲、意氣愈風發。

未來,宏碁不僅會將智慧型手機架在宏碁強勢的通路、行銷平台上,更將協助倚天團隊敲開歐美電信廠商的大門。客 製化智慧型手機的全球市場大餅快速膨脹,宏碁正準備大咬一口。

中國 版圖上最後一塊拼圖

雖然站穩了全球 筆記型電腦第二大,宏碁在中國的表現,卻只屈居第五,還落後同樣來自台灣的對手華碩。

要達成二○一一年筆記型電腦品牌第一大的夢想,中 國,是宏碁全球版圖上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。

「過去,我們產品設計重歐美、輕亞太,兩次零組件缺貨時,也讓中國經銷商乾等,關係回復需要時 間,」王振堂分析宏碁在中國成長差強人意的原因,卻也不忘保證,對中國策略已矯正,今年宏碁可望擠入中國筆記型電腦前三大。

專注,讓宏碁 橫掃全球。併購,讓宏碁大展舞台、大施拳腳。可預見的是,二○○八年,宏碁仍將是兩岸三地鋒頭最健、最全球化的品牌科技企業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駕雲(P大師) 的頭像
    駕雲(P大師)

    Pedor 生活和經驗分享(P大師)

    駕雲(P大師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